当前位置:首 页>>流行病学
 李辉 发布于:2008-12-6 22:32:37 已有2284人阅读
        李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系主任,协和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际流行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会委员,中华临床流行病学会北京分会常委,中华流行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多个国内核心医学杂志特邀编委。国家和北京市“八五”、“九五”及“十五”课题评审专家,北京市卫生局重大传染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委员。197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毕业,1982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1986年美国UCLA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学习。国内外中英文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14篇,CA、BA,MEDLINE和国内科学文库收录多篇。参与编写和副主编专著9部。获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高教局和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各项奖励10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疾病遗传易感性研究。先后负责和参与北京市科委资助《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国家科委资助《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共享系统研究及共享试点建设》分课题、美国NIH资助《China-CIPRA项目》、美国CMB资助的《乙型肝炎社区预防项目》、北京市科委资助《乙型肝炎人群免疫预防效果评价》、UNICEF资助的《卫生体制研究》、卫生部资助的《胰腺癌流行病学与早期预警研究》、《人畜共患病早期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全国疾病监测研究》和《高危管理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的《慢性乙型肝炎遗传基因标记研究》和《凋亡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联研究》等十多项科研课题。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和探讨的科学问题包括:(1)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研究: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病例对照家系研究设计,开展HLA-II类、TNF-α、VDR、IL及FAS/FASL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结局的关联研究,从遗传因素以及基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结局的原因和机理;(2)乙型肝炎药物基因组研究:以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试验为基础,开展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探讨HLA-II类、干扰素信号传递通路相关基因、干扰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为预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效果筛选分子标志物;(3)胰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开展叶酸代谢通路基因和凋亡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胰腺癌的关联研究,以及胰腺癌早期诊断指标的筛选研究
本文共 1  页
 
京ICP备号   技术支持:
Copyright 2009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